专家指出,据统计患脑脑卒中70%的生存者有程度不同的残疾存在。或运动感觉障碍,或意识、语言、吞咽、认知以及精神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而对于脑卒中患者,家人对这个病的认识很重要。但是生活中家人对脑卒中的认识都存了部分误区,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都存在哪些误区?
1.脑卒中造成的功能障碍可以通过自己努力锻炼得到恢复?
康复的专业性很强,最好在专业的康复机构,在专业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指导下完成,否则容易导致一定的残疾(如手挎篮、画圈步态)或功能不恢复。对于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更是如此。
2.脑卒中康复就是针灸、理疗、按摩加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外已经取得共识: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对于功能恢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被动性训练应当尽可能减少。寄希望于某种药物治疗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全世界还没有哪一种药被公认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有效;药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最后,仅进行药物、针灸、按摩等治疗,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
3.等到出院后再开始康复?
一般来说,一旦患者的病情稳定48至72小时后,就可以考虑开始康复了。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废用综合征”以及各种残疾的预防。因此,康复宜早,有利于减少后遗症、提高恢复速度,前3至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
4.康复长时间见不到效果就放弃吧?
脑卒中患者经过康复,恢复了受损的神经功能,甚至重返工作岗位,大部分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神经功能恢复从无到有再到充分的艰苦训练过程。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