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中风

首页 > 神经科 > 中风 > 检查 > 正文

中风的10大检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

中风不仅危害着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危害到了整个家庭的和谐。

中风的10大检查

1、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100%,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

注: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

2、脑超声波

(1)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

(2)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

3、脑血流图

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5、嗜酸细胞计数

(1)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

(2)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6、磁共振MRI

(1)与CT相比,MRI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

(2)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8、血液流变学检查

(1)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有密切关系。

(2)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9、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L以上者死亡率高。

10、其他辅助检查

如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

  • 南振国

    南振国

    主任医师擅长: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心理障碍
  • 陈爱琴

    陈爱琴

    主任医师擅长: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痴呆,睡眠障碍
  • 王希林

    王希林

    主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情感障碍,心
  • 张春英

    张春英

    主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神经症、失眠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