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众所周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疾病,而其中小儿脑瘫是脑瘫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于婴儿时期的特殊性,这个阶段婴儿患上脑瘫后,婴儿的生活、健康,不但会受到很大伤害,而且,脑瘫还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因此,患上了脑瘫以后,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而小儿脑瘫应该如何诊断呢?
众所周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疾病,而其中小儿脑瘫是脑瘫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于婴儿时期的特殊性,这个阶段婴儿患上脑瘫后,婴儿的生活、健康,不但会受到很大伤害,而且,脑瘫还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因此,患上了脑瘫以后,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而小儿脑瘫应该如何诊断呢?
第一、抓握发射和踢蹬反射
抓握反射和踢蹬反射,是小儿脑瘫诊断方式。一般而言,检查者在婴儿下肢方向,叫婴儿握检查者两侧拇指。脑瘫患者会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儿则在上体抬起前,放松拇指。而在婴儿仰卧位,检查者以一侧手掌,来按压脑瘫患儿膝时,另一侧下肢会做踢蹬运动,而正常婴儿看不到这种运动。
第二、坐位检查和立位检查
同龄儿能做到稳稳坐,稍帮助能坐,而脑瘫患者则坐不稳定,脑瘫患者的两上肢,不随意运动明显。如轻轻推头倒向后方,正常婴儿会呈弓背取防御姿势,脑瘫患者则则容易摔倒;立位检查脑瘫时,检查者提两下肢倒悬,放开一手时,正常儿髋、膝关节屈曲下落,而脑瘫患者依旧会呈现原位状态。
第三、下肢交叉反射
检查者使脑瘫患者侧卧,抬起一侧下肢,正常婴儿可以见到,另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而脑瘫患者另外下肢会一起抬起。
以上就是小儿脑瘫常见诊断方法,希望给大家早做好脑瘫预防,能够有所帮助。脑瘫是一种大脑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专家指出,脑瘫治疗最佳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
推荐阅读:
小儿脑瘫的六大表现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