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干预对脑瘫的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脑早期具备良好的代偿性和重组能力,年龄越小、代偿和重组的能力越强,因此早期干预可促进小儿受损的大脑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有效减低致残率。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儿脑瘫早期干预知识。
1、早期干预的对象
主要是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和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宫内窘迫、感染、羊水浑浊、异常分娩、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症、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流产等是导致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
>>>推荐阅读:脑瘫的早期症状
2、早期干预的病症
脑瘫早期诊断是指在6个月以内作出诊断,主要有:
(1)具有产前和新生儿期危险因素或某些特异性症状。特异性症状包括护理喂养困难、过分安静或易激惹、智能发育落后、3个月内反复惊厥。这些症状本身不具有特异性,但是当有围产期危险因素的婴儿持续出现这些症状时,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2)发育落后:最早能识别出来的是运动发育的落后,此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随着月龄的增长,部分患儿会逐渐表现出语言、智能、社交等方面的发育落后。
(3)反射和姿势反射异常:反射是观察运动发育最重要的检查项目。在脑瘫患儿身上可以观察到原始反射的残存和一些姿势反射的异常。
(4)脑部影像学检查异常。
3、早期干预的目的
主要是在于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形成和发育,阻止异常姿势反射和异常肌张力的发展,建立和发展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发展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防止异常模式的固定化及挛缩畸形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早期干预均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其中依据神经发育学理论而实施的运动疗法被广泛采用。药物疗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来治疗;物理治疗有高压氧、激光、水疗、等。另外还有语言训练、认知训练、感觉刺激、音乐文体疗法等。
4、早期干预的作用
早期干预是促进康复的关键,研究证明生长发育具有“关键期”(即超早期、早期),在“关键期”内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因此,对脑瘫的干预主张从新生儿期开始,对某些病情较重的患儿的干预应从恢复期,待患儿生理功能稳定后开始较安全。
以上内容就是对“小儿脑瘫早期干预知识”的详细介绍了,小儿脑瘫越早治疗对孩子越有利,所以如果发现有小儿脑瘫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