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于60岁以后发病,偶见于20多岁。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症状出现孰先孰后,因人而异。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60%~70%),其次为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 联合运动减少,如行走时的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自主运动的减少和缓慢表现为主动意向运动的启动和制行的迟缓和拖延,表现为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书写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剃须、洗脸、刷牙、结鞋带和纽扣、穿脱鞋袜或裤子等动作困难。行走时步态缓慢拖曳,步伐变小变慢,启步困难,但一迈步即前冲不能即停步或转弯,称为“慌张步态”。由于口、舌、腭及咽部等肌肉运动障碍而引起流涎、言语单调和低音量(言语过慢,甚至导致言语讷吃)和吞咽困难。 5.其他症状 反复轻敲眉弓上缘可诱发频繁眨眼(Myerson征)。此外,还可有抑郁、认知障碍、痴呆、睡眠异常、疼痛、便秘、尿意迟缓、位置性低血压、脂溢、多汗、睑痉挛,动眼危象少见。晚期患者可出现视幻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