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神经衰弱的病理机制很复杂,尽管国内外精神病学家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关于引起神经衰弱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朗,经过和众多精神病学家的调查研究,北京德胜门中医院专家认为诱发神经衰弱是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诱发因素:主要是指导致神经衰弱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尽管精神医学的学派很多,但对精神应激与神经衰弱关系的看法,却有共识,普遍认为,各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成为本病的促发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拥挤、竞争激烈、失业、下岗、个人收入的悬殊,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等都会使人们的精神紧张,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事件,若发生过多,变迁甚大,也会让人牵肠挂肚,如股民对股票的涨跌,若过于投入,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最终引起神经衰弱。长期的精神或心理创伤,如家庭纠纷,婚姻不幸,失恋,邻里关系紧张等,也会使人们精神过于紧张,心理负荷过重而出现神经衰弱。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神经衰弱的患者发病前一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的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维持因素:指患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体病后附加的反馈信息,使疾病形成恶性循环,迁延不愈。总的来说,神经衰弱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清楚,但多数精神病学家认为是由于心理社会应激超过了病人所能承受的能力,神经功能过于紧张引起的,这就涉及到社会、家庭环境心理、性格等诸多内容。
三、易感素体因素: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条件。神经衰弱发病也是如此,为什么在同样的生活、工作环境下,有的人患神经衰弱,而多数人都不会。这里就有一个易感素体因素,包括遗传和人格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神经衰弱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般认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多表现为多愁善感;焦虑不安、保守、安静等特点,易患神经衰弱。他们往往是什么特殊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几乎没有很高兴的时候。信仰养生之道,爱吃补品,对改变生活习惯很敏感,过分注意自身的感觉,喜欢看医书,容易受医书影响而感到不适。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等。
神经衰弱是常见的神经功能的一种,一般患者主要会表现为常见症状,如头晕头痛、四肢乏力、便秘腹泻、思维迟缓,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症,失眠抑郁症的发生。危害不可谓不大,我们一定不能轻视了这种疾病。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