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昏、眼花、心慌、气短、胸闷、腹胀、尿频、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5)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其次是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未睡;或睡后感到不解乏;或虽已鼾声大作,但醒后仍感到没有睡好,缺乏真实的睡眠感;或夜间不眠,白天思睡、无精打采,临睡觉又觉脑子兴奋,难以入睡,表现为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4)紧张性疼痛:常由情绪紧张引起,头痛最常见。亦可见肢体、腰背肌肉酸痛等。
(3)兴奋症状:感到精神易兴奋,对外界刺激(如声、光等)很敏感。可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特别是在入睡前更明显。
(2)情绪症状:感到容易烦恼,紧张,易激惹等。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遇事容易激动,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多数患者有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张不安。也可出现短暂的轻度抑郁心境,但一般没有自杀意念。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绪,把疾病的起因归咎于他人。
二、神经衰弱临床表现(1)衰弱症状:是本病的基本症状,表现为脑力和体力均易疲劳。经常感到精力不足、无精打采、不能用脑,或自感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差,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着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疲劳感。
(2)神经衰弱生理素质和个性特点巴铺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个性特征表现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易紧张者容易罹患此病。但没有人格缺陷的人,在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下,同样可以发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弱化,使神经细胞兴奋性相对增高,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强烈而迅速的反应,从而使神经细胞的能量大量消耗,因而迅速疲劳,同时大脑皮质调节和控制皮质下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也减弱,从而出现各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的症状。
一、神经衰弱病因和发病机制(1)神经衰弱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负性情感体验,生活无规律,过分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
神经衰弱是以精神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常伴情绪紧张、烦恼以及紧张性头痛和睡眠障碍等心理生理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神经症。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起病常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个性基础。发病多缓慢,病程常迁延,或呈时轻时重的波动性。在各类型神经疾病中,神经衰弱患病最高,据调查占全部神经疾病的68%,男高于女,以青壮年居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