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睡眠障碍要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睡眠空间,床要舒服,卧室内最好悬挂遮光效果好的窗帘,同时把门窗密封工作做好,省得外面的噪声吵到您的休息。第二,冬天气候干燥,在卧室里放一个加湿器会对睡眠起到好的作用。床头边放上一杯水,万一夜里渴了也不用起来找水喝,免得困意全消。第三,睡前不要服用让中枢神经兴奋的药物,咖啡、浓茶、巧克力都是睡前不该选择的食物。有人认为,喝点酒可以帮助睡眠,其实不然,不少人酒醉睡醒之后感到自己浑身无力、头也昏沉沉的,正是酒精使睡眠质量下降了。
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外界原因不少,环境因素是很重要的一种。房间过于明亮、有噪声,或是冬天烧暖气,室内空气太干燥都可以影响到人的睡眠质量。另外,更多的患者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过于疲惫和总是考虑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而阻碍良好的睡眠。
世界睡眠日的一项万人问卷调查显示,国人中有45%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有两种表现,一是入睡困难,如果躺在床上30分钟还睡不着,而且维持了一段时期,可能就是出现了问题。另外,睡眠障碍还体现在睡眠维持方面,有的人经常在早上三四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或是睡一夜要醒好几次,这也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
脑力劳动者最容易碰到的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失眠。严重的人,一到天刚擦黑的时候就开始发愁,“今天不知睡不睡得着?”进入冬季,昼短夜长,漫漫长夜无法入睡的滋味非常难受。不少人可能是久病成医,把自己的睡眠问题归结为神经衰弱。但是,医生指出,睡眠障碍和神经衰弱不能画上等号。目前,对神经衰弱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单纯的睡眠障碍却是可以通过治疗调试好的。
睡眠障碍﹐取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配合的方法可改善一般﹐但由其它疾病引起者﹐则有赖于消除病因。
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梦游症﹑梦呓(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 ﹑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梦魇(做恶梦)﹑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梦呓则多见于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跳动等多见于正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在异相睡眠期出现。
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嘈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睡眠障碍症的不正常
睡眠障碍症表现为﹕
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性交替。睡眠可分为正相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异相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健康人睡眠开始于正相睡眠期﹐维持70~100分钟后转入异相睡眠期﹐再维持20~30分钟后又转入正相睡眠期﹐如此重复约4~6次﹐睡眠量常依年龄不同而异﹐新生儿需睡18~20小时﹐儿童12~14小时﹐成人7~9小时﹐老年人一般只需5~7小时。
睡眠障碍症 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